今年(5月18日)是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围绕该主题,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精心策划推出的文化大餐——《石魂墨韵——曲阜历代碑帖特展》,于今日在刘公岛海军公所演武厅临时展厅开展,展览将持续至6月18日。
此次展览由曲阜市文化和旅游局、威海市刘公岛管理委员会、威海文旅集团主办,曲阜市文物商店、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承办。展览共展出由曲阜市文物商店精心拓制的孔府所藏汉至民国历代碑帖拓片38副,共计77件,涵盖正、草、隶、篆等书体,有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史晨碑等汉代名碑拓片,有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柳公权、米芾、黄庭坚、何绍基、邓石如、刘墉等历代书法家法书碑刻在内的碑帖拓本。
“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碑帖拓制技艺是用纸和墨及拓制工具把石刻和古器物上的文字及花纹拓在纸上的技术,是保存文物资料、提供临写楷模的重要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由石刻墨拓衍生出的碑帖拓本,既是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又是极其珍贵的书法艺术范本,自古以来就是世人珍藏的对象,同时也是博物馆、图书馆馆藏文物的重要门类之一。此次展出碑帖作品,由获评“拓片制作技艺”称号传承单位——曲阜市文物商店精心拓制,作品清细精美,堪称不可多得的佳作。
“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讲故事”,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题中之义。此次展览,旨在让广大观众在近距离观赏精美拓片,感受传统技艺非遗项目无穷魅力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健康开展。
汉字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记录中华文明最重要的载体。在由原始陶文到甲骨文、金文,再到篆、隶、楷、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自身兼具了实用与艺术的双重功用,成为中华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象征。
石刻以材料易得、不易灭失、受众广泛而纵贯古今,成为社会教化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纵观中国历代刻石,洋洋大观,数千载而不衰,不仅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更堪称历代书法艺术的“活化石”。曲阜作为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存有西汉以来历代碑刻5000余通,堪称国宝秘藏。曲阜碑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张珍贵名片,更是入选山东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曲阜市文物商店作为目前曲阜唯一一家有资质的碑帖拓制、专营的公有制国营商店,以老艺人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碑帖拓制艺人,在继承碑帖拓制技术的同时,不断发掘传统拓制技术,形成以擦拓为主的曲阜特有的碑帖拓制技法,并以老艺人传、帮、带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碑帖拓制艺人,拓制的碑帖清细精美,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新加坡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2006年至今先后参加了山东省文博会、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中国艺术节等展览,成为传播书法艺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艺品,2013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阜市文物商店被批准为“拓片制作技艺”传承单位,2016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碑帖制作技艺》传承示范点”。